



AR眼鏡像普通眼鏡一樣輕便,VR頭顯的畫面清晰如真實世界,手持夜視儀、戶外望遠鏡在極端環境下也能穩定工作……這些場景的實現,都離不開一項關鍵技術——硅基OLED微型顯示。
在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“未來產業領軍企業”榜單中,南京國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國兆光電”)憑借卓越的創新能力和市場引領優勢,在硅基OLED微型顯示這一未來制造關鍵賽道形成獨特競爭力,位列全國第一。這家脫胎于中國電科55所的高科技企業,自2019年獨立運營以來,已成為硅基OLED微型顯示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的典范案例。
解密硅基OLED的“芯”優勢
硅基OLED是一種通過有機材料在電場激發下自發光的顯示技術。其核心結構是由多層有機半導體薄膜組成,每個像素可獨立控制發光,無須依賴傳統LCD(液晶)所需的背光源。
簡單來說,它結合了OLED的自發光特性和半導體硅基板的精密控制能力,使得顯示屏不僅更輕薄、更省電,同時滿足高亮度、高分辨率及高刷新率及長壽命等嚴苛指標要求。
國兆光電總經理楊建兵博士介紹,與LCD和普通OLED相比,該公司研發的硅基OLED微顯示產品,集成度高、功耗低、體積小、工作溫度范圍寬,更適合在智能穿戴產品中應用。
“研發過程中,我們面臨器件工藝、材料適配性等核心挑戰。”楊建兵說,作為國內最早布局硅基OLED的企業之一,國兆光電通過13年的技術攻關,實現從驅動芯片設計到高亮度OLED器件的全鏈條創新,成功掌握超高分辨率、高刷新率硅基微顯示芯片技術。
2019年以來,公司通過與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,持續突破高亮高分辨率器件技術,目前性能指標已達國際領先水平。經過持續技術積累,公司已擁有有效知識產權62件,成功量產10余款產品。
從實驗室“芯”火到產業燎原
科技成果轉化是整個科技創新發展大鏈條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成果轉化是否順利,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科技創新的成敗。
2015年,中國電科55所微顯示研發部研發團隊的第一款硅基OLED微顯示器樣機問世,并在第二年憑借首款高分辨率單色高亮產品及其扎實的技術積累,在中央企業熠星創新創意大賽中榮獲二等獎和“直通卡”特權。
針對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痛點,團隊開始探索全鏈條深化產學研合作的新路子、新模式,布局建設了完整的研發平臺和中試線,還成功掌握了硅基微顯示核心的驅動芯片設計技術和器件制造技術,初步具備小批量生產能力。
如何破解科技與經濟“兩張皮”,真正讓創新驅動落地有聲?2019年,硅基OLED微顯示器項目開始進入嶄新的階段——中國電科55所領投成立了國兆光電,正式開啟硅基OLED微顯示技術的產業化進程。
國兆光電成立初期,工藝穩定性問題成為產品良率提升和量產的瓶頸問題。
楊建兵告訴記者:“以硅基OLED陽極工藝為例,電極表面狀態和形貌直接影響器件性能,工藝不穩定會導致顯示質量波動和光電特性偏移,成為產品可靠性的關鍵瓶頸?!?/p>
為突破這一難題,讓技術指標更優,讓產品更快走向市場應用,公司多管齊下:一方面建立關鍵工藝監控機制;另一方面加大研發投入,專項攻關電極工藝等核心技術。同時快速構建覆蓋研發到量產的全鏈條團隊,為持續提升工藝穩定性提供保障。
目前,這一技術優勢已轉化為豐富的產品應用,覆蓋消費電子、戶外觀察等多個領域:在消費端應用于AR/VR設備、數碼相機取景器和智能眼鏡;在戶外觀察領域用于手持夜視儀、戶外望遠鏡……
“國兆光電作為國內硅基OLED微顯示領域的領軍企業,憑借十余年的技術積累,已在工業元宇宙核心元器件領域建立起顯著競爭優勢?!睏罱ūf,其中0.3英寸彩色產品亮度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
從實驗室到生產線,國兆光電不僅實現了硅基OLED微顯示技術的自主可控,更探索出一條“科研-轉化-產業”協同發展的創新路徑。隨著AR/VR、工業元宇宙等新興市場的崛起,國兆光電的微顯示技術將持續“點亮”更多應用場景,為中國高端制造注入創新動能。